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讯观点 > 国际财经 >

安踏瞄准爱穿瑜伽裤的年轻人-香港期货

发布时间:2023-10-17 14:59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网络

01

安踏收购MAIA ACTIVE

一直在“买买买”路上的安踏,又买了一家公司。

《新品略财经》关注到,10月16日,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(简称:安踏)公布通告称,团体通过一家间接全资拥有的隶属公司,与玛伊娅衣饰有限公司的若干股东划分订立若干生意协议,有条件地购入玛伊娅衣饰75.13%的股本权益。

完成收购后,玛伊娅将成为安踏间接非全资拥有的隶属公司,这意味着玛伊娅将成为安踏旗下品牌阵营中的新成员。

玛伊娅,不少人会以为生疏,但其英文名MAIA ACTIVE更被人们熟知,是一家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运动衣饰品牌,其依附推出的焦点爆品是不插垫BRA、“腰精裤”,迅速生长成为海内头部新消费品牌之一。

安踏收购MAIA ACTIVE很快引发市场关注,由于后者主要聚焦瑜伽运动场景,女性是焦点消费者,主打科技运动面料和更适合亚洲女性的版型,很受消费者迎接。

MAIA ACTIVE是一家年轻品牌,确立于2016年,一直备受资源追捧,被安踏收购前,MAIA ACTIVE共完成6轮融资,获得红杉中国、华映资源、华创资源等着名投资机构投资。

MAIA ACTIVE最最先从线上起身,从2019年最先结构线下店市场,停止今年6月,MAIA ACTIVE在天下11个都会开了36家线下门店,预计年内门店数目将到达40家。

MAIA ACTIVE的产物系统已经成熟,该品牌在2023年还推出了儿童产物线mini maia active,进一步完善产物线。

安踏为何会收购MAIA ACTIVE?看中了后者的什么?在《新品略财经》看来,MAIA ACTIVE对安踏的吸引点主要有四点:

一是,MAIA ACTIVE在海内瑜伽服市场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,有一定的消费人群和基本盘。

二是,MAIA ACTIVE已经盈利,MAIA ACTIVE曾果然示意,其2022年销售额到达5亿元,已经实现周全盈利。

三是,MAIA ACTIVE商业模式成熟,产物系统厚实,主打科技面料特色,以及适合亚洲人等卖点,有焦点竞争力。

四是,收购MAIA ACTIVE是对安踏在女性营业板块是一个很好的弥补,能进一步强化安踏团体的品牌组合。

鞋服行业品牌治理专家程伟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示意,安踏收购MAIA ACTIVE营业有助于填补安踏主品牌在与耐克、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匹敌时在女性运动品类泉源不深的短板,强化安踏在垂直市场的竞争职位。

02

安踏意在瞄准爱穿瑜伽裤的年轻人

安踏在生长历程中,通过收购“买买买”的方式强化品牌组合,厚实产物细分领域,填补自身的营业短板。

安踏此前先后收购了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、英国休闲运动品牌Sprandi、韩国高端户外品牌KOLON SPORT,以及收购了始祖鸟和萨洛蒙的品牌持有者亚玛芬体育。

从现在的综合效应来看,安踏已往的收购,实现了营业组合效应,走出了一条“安踏蹊径”。此次,安踏收购MAIA ACTIVE并不会让市场感应很意外。

不外,在《新品略财经》看来,更值得关注和热议的是,安踏收购MAIA ACTIVE,其真实目的是意在瞄准爱穿瑜伽裤的年轻人。

从2020年最先,海内掀起了一阵瑜伽服热潮,无论是在瑜伽馆、健身房,照样在居家,瑜伽服,稀奇是瑜伽裤随处可见。

稀奇是在短视频、直播带货热潮下,加之小红书等种草平台的网红效应,瑜伽裤越来越火,瑜伽服穿着场景早已突破局限,现在还盛行穿着瑜伽裤上街。

中国瑜伽行业近几年一直保持增进,2022年,中国瑜伽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03亿元,其中瑜伽用品市场规模突破了200亿元。

现在,瑜伽是一项民众运动,女性占比到达80%以上。艾瑞咨询曾做过一份考察显示,有跨越六成的中国女性运动健身兴趣者介入过瑜伽演习。

瑜伽消费以年轻人群体为主,其中80后、90后,以及现在的00后是主要消费人群,练瑜伽人群多集中在经济较为蓬勃都会,以一二线都会用户占比到达60%以上。

年轻人也愿意举行瑜伽消费,有行业讲述显示,有18%的瑜伽兴趣者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,23%的月收入在1万至2万之间,无论是线上课程,照样线下课程,照样瑜伽用品消费,一年花1万元以上的瑜伽兴趣者大有人在。

靖因药业成功完成近亿美元融资,汉康资本领投

有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去健身房办卡,相对而言,瑜伽是一项对照省钱的运动,一套瑜伽服,一张瑜伽垫,再加上一些装备就可以磨炼。

说到瑜伽服品牌,那就不得不说堪称是中国瑜伽服市场的“催化剂品牌”——lululemon(露露乐蒙)。

这家来自加拿大的运动品牌早在2013年就已进入中国市场,真正火爆的是在最近两三年。

lululemon走中高端蹊径,产物厚实,但售价却不低,一条瑜伽裤售价从四五百元到高达千元及以上不等,积累了一大批粉丝,最近两三年,收割了一大批中产女性忠实粉丝。

Lululemon这两年在中国市场开启狂飙模式,尤其是在2022年,平均每15天就有一家lululemon门店开业。其官网显示,六年间,lululemon在中国市场开了126家门店。lululemon设计,到2026财年,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目到达220家。

《新品略财经》关注到,lululemon在深圳多家购物中央开了门店,前段时间一个周末,在深圳龙岗某购物中央的lululemon门店选购的年轻女性消费者络绎不停,就算是不健身的年轻女性也愿意进店或购置。

中国市场已经是lululemon在全球营业疆土中最耀眼的市场。据lululemon于今年9月1日公布的2023财年第二季度数据显示,其销售额同比增进18%至22.1亿美元(约合160.52亿元人民币)。

其中,今年二季度,lululemon中国市场的营收为2.77亿美元(约合20亿人民币),同比增进61%;至此,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收入高达5.27亿美元(约合38亿人民币),同比增进69%,成为全球增进最快的区域。

Lululemon仅一个季度就在中国市场卖了20亿元,足见中国瑜伽服市场,稀奇是瑜伽裤品类的消费热度仍在延续走高。

Lululemon激活了中国瑜伽服市场,让越来越多的瑜伽运动兴趣者和时尚年轻女性熟悉到,原来瑜伽裤还可以这么穿。

03

各路玩家争做“中国版lululemon”

瑜伽服热潮兴起,稀奇是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热销,让行业玩家看到了瑜伽服这条品类赛道的吸金能力。

从行业名目看,中国瑜伽服赛道竞争十分猛烈,lululemon牢牢占有中高端市场头部位置,其他各路玩家群雄鏖战。

lululemon依附着国际品牌形象,以及在一二线都会,及年轻中产女性心目中的品牌职位十分牢靠,短期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,其他品牌很难撼动lululemon的职位。

不外,这无法阻挡其他品牌不停发力瑜伽服赛道市场,瑜伽服已经是一条生长成熟的赛道,行业玩家众多。

*派是国际派,lululemon*代表性,尚有阿迪达斯、迪卡侬、耐克、安德玛等老牌运动品牌,这些品牌依附着品牌影响力,有不错的吸引力。

第二派是本土巨头派,是以安踏、李宁、特步为代表的三大中国运动鞋服巨头,都早已涉足瑜伽用品赛道,以多品牌、多品类为基础,尚有投入了许多广告。

李宁在2016年就获得美国老牌女性专业舞蹈运动品牌Danskin在中国的*谋划权,李宁这两年也在模拟lululemon。

第三派是新兴派(或创业派),好比刚被安踏收购的MAIA ACTIVE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品牌,尚有粒子狂热、暴走的萝莉、蕉下等,通过电商起身,后进入线下市场,打造爆品,与大品牌错位竞争,讲新品牌故事,走差异化蹊径来破局。

当一个lululemon泛起,让其他行业玩家见识一条瑜伽裤热销背后的重大消艰苦,许多运动衣饰品牌,稀奇是新兴运动衣饰品牌都想打造爆品,争做“中国版lululemon”。

此次,安踏收购MAIA ACTIVE,也正是看中了后者在瑜伽用品赛道的品牌及市场影响力,未来MAIA ACTIVE会获得更多安踏的资源加持,或将驶入生长快车道。

安踏也想把MAIA ACTIVE打造成“中国版lululemon”,希望MAIA ACTIVE未来能与lululemon睁开竞争。

瑜伽服市场是一个大市场,有一个金字塔品牌阵营结构和分层,产物区间跨度大,消费人群普遍。

中泰证券曾绘制出一幅瑜伽服品牌金字塔图,排在金字塔顶端的是lululemon,定位中高端消费人群,客单价在500元及以上。中央层是耐克、阿迪达斯、李宁、FILA等品牌,定位中等消艰苦,客单价在300元至500元。第三层是以安踏为代表的品牌,客单价在180元至300元之间,定位中低端消费人群。

网上还泛起了许多lululemon的模拟品牌,还泛起了lululemon平替品牌,在许多消费者看来,lululemon贵,但lululemon平替价钱低,就算居家穿假lululemon,只要自己开心,穿着恬静,不在乎是不是正品。

《新品略财经》以为,这股瑜伽服消费热潮和上世纪80、90年月很盛行的健美裤风潮,有着诸多相似之处。

瑜伽运动已经走向民众化,未来会进一步普及化,瑜伽服,尤其是瑜伽裤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迎接,未来的瑜伽服消费热潮将会延续,会给行业玩家延续带来商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