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黑电不是好生意」的印象,应该改一改了-商品
已往许多年来,黑电一直都被以为不是一门好生意。相比白马股辈出的白电,可谓相形见绌。现在,格力电器的市值在1800亿左右,而黑电龙头海信视像的市值只有不到300亿。
黑电不受投资人待见也是有缘故原由的。一方面,电视品牌在产业链中往往受上下游挤压;另一方面,互联网电视的崛起,又让市场名目显得过于拥挤。
但现在,情形似乎正在发生玄妙的转变。在产业名目方面,经由多年的厮杀,行业名目逐渐变得稳固,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。产物端,产物结构的升级正在发生。更大的屏幕、更好的音质及更高的价钱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,并带来品牌商盈利能力的提升。
于是,黑电在资源市场的显示也泛起了逆势。停止10月24日,四川长虹和海信视像今年股价涨幅划分为144%和67%,远远跑赢同期大盘。
从这个角度上说,投资对于黑电不是好生意的印象或许应该改改了?
01 被“甩掉”的黑电
在相当长时间里,黑电都是远远不如白电的存在。简朴来说,黑电赚钱不如白电多、竞争又比白电差。
就拿黑电龙头海信视像来说,已往5年,只管净利率不停提升,但到2022年海信视像的净利率依然只有4.7%。对比之下,白电龙头格力电器的赚钱能力要强不少。已往5年,格力电器的销售净利率均在10%以上。
赚钱能力也反映到了两者现在的市值上。2022年,海信视像收入规模为457.38亿,同期格力电器的收入为1901.51亿,两者相差3倍左右。但市值却远远跨越这一差距。现在,格力电器的市值在1800亿左右,而海信视像的市值只有不到300亿。
提及来,黑电赚钱能力差主要有两个缘故原由:商业模式差,以及行业名目涣散。
先说商业模式,在黑电产业链里,品牌商的职位并算不上高,上下游话语权远高于品牌商。上游是掌握着最焦点面板手艺的面板厂商。在电视的成本结构里,面板能够占到总生产成本的60-70%。而由于黑电的产物差异有限,因此会高度依赖下游的渠道商,导致黑电价钱谈判及账期压力均较大。
从行业名目看,黑电的进入门槛又远低于白电。2013-2015年面板价钱下行,给了互联网品牌入局时机,通过内容和电商渠道加价低的价钱优势,互联网品牌入场导致黑电行业竞争名目进一步恶化。2013年,乐视、小米先后推出互联网电视。到2016年头,互联网电视品牌已经有13个之多。
互联网电视以低价切入市场。数据显示,2015年-2016年互联网品牌快速生长阶段,彩电行业均价泛起显著下探低至3000元左右。互联网品牌入场带来了两个效果:
一是上游下降周期,并未带来电视厂商盈利能力的提升。在13年后,面板价钱颠簸下降历程中,海信等黑电企业ROE水平并未泛起提升,而是泛起了缓慢下降的情形。
二是新玩家的入场,极大打击了电视行业的名目。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数据显示,2016年中国智能电视存量市场品牌占有率漫衍中,乐视、三星、海信占有前三位,占比划分为9.6%、8.4%、7.7%。
但有趣的是,近年来黑电企业的上述逆境正在逐一被打破。
02 黑电龙头走向“量价齐升”
黑电行业的转机率先体现在行业名目的转变。从集中度看,海内电视TOP5的集中度在已往几年有显著提升。2016年,TOP5的集中度为53%,到2022年这一数字提升至72%,预计到今年年底TOP5的集中度将到达77%。
当星巴克也开始向「奶咖」低头
详细来看,部门传统电视巨头的营业重点有所偏离,导致第二梯队与头部品牌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。Euromonitor数据显示,2012年创维、长虹、康佳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量份额均为10%以上,创维位列TOP3,长虹、康佳与前三名份额仅差3-4pct,2022年创维降至14%,长虹、 康佳下降至5%左右,与前四名份额差距拉开到10pct以上。
除了海内市场名目改善外,国产物牌在外洋市场的竞争态势也有所好转。现在,依附性价比优势,海信、TCL等国产物牌跻身*梯队,外洋出货量份额迅速上升。数据显示,国产TOP7品牌的市占率从2019年的30%左右提升到了35%左右。其中,今年二季度海信电视跻身北美前三,市占率提升至13.5%。
除了行业名目不停向好外,黑电的盈利能力也在不停提升。
从终端看,大屏化不停推动电视价钱的上涨。近年来,在大尺寸面板产能释放及成本下降推动供应增添等因素叠加下,大屏化成为电视行业的主要生长趋势。单说海内市场,65寸及以上电视出货量占比将由2014年的2.2%提升至2023年的38.3%。
大尺寸占比提升,直接带来了电视厂商产物结构的优化。以海信为例,2023年1-7月,65吋及以上电视线上零售占比达51%,同比提升12pct;凭证海信官网数据,海信电视在美国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产物是70吋 。
对于电视厂商来说,大屏化趋势对盈利能力提升是伟大的。简朴来说,电视尺寸越大毛差越高。2023年6月,55吋、65吋、70吋以上电视的毛差划分约为1073、1889、3353元左右。
而从成本端看,电视品牌对上游的依赖性正在削弱。一是面板产业结构的转变。2月数据显示,中国大陆电视面板出货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到达70.9%,较去年同期提升2.5个百分点。随着面板产能逐步转移至海内,不仅降低了海内彩电企业削减液晶面板入口依赖度,又有利于推动全球整机厂商生产成本的下降。
二是品牌方自身的手艺提高,也在降低对上游的依赖。好比海信视像坚持多年三色激光,激光电视产物原理为镜头投射至幕布,幕布反射至人眼,产物形态无需使用面板,从泉源上脱节上游面板约束。
种种迹象显示,黑电行业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转变。
03 从外洋市场,看黑电生意的未来演绎
一系列的努力转变,正在让投资人重新审阅黑电的投资价值。更让投资人欣喜的是,参考外洋市场,黑电着实是一个不逊色于白电的好生意。
从盈利能力看,外洋黑电巨头的盈利能力高于白电。2016年以来,在大屏化的驱动下,三星、LG的黑电相关营业平均营业利润率提升至6%左右。横向对比白电巨头,惠而浦、伊莱克斯2016年以来的平均营业利润率为5%左右。
从竞争名目看,黑电的竞争名目也好于白电。在外洋市场,自 2016年以后,韩系电视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产物结构不停提升,黑电行业的集中度和首位度显著高于白电。2022年,电视的CR5集中度在60%左右,而像冰箱这样的白电CR5市占率只有30%出头。
更主要的是,电视行业的估值逻辑或许有时机完成从周期向消费的升级。正如上文所说,由于面板在电视成本里的高占比,电视行业的升沉往往会受到面板周期的影响,具备较强的周期性。
回首面板周期不难生长,在2016年的面板上行周期,面板价钱上涨导致电视毛利率下跌。2017年面板价钱上涨17.69%,海信的毛利率下降2.94个百分点。
2021年面板价钱上涨幅度更大,然则海内电视厂商毛利率下降幅度变小,面板价钱对下游品牌商盈利水平的影响趋于弱化。像海信、三星、LG这样的头部品牌的毛利率受到面板价钱颠簸影响更小了。2021年,面板价钱上涨50.11%,海信、TCL的平均毛利率下降2.15个百分点。
尤其在外洋市场的高端市场,面板成本的影响险些可以忽略不计。缘故原由在于,电视品牌溢价能力的足够强,产物结构更优,可以通过调整产物售价及结构将成本传导至终端,因此受需求影响更大。
不外话说回来,投资人也不能过于乐观。从已往看,周期性资产转向生长性资产险些是每一个上行周期都能听到的故事。但真正完成这一转变的资产寥若晨星。黑电想要真正要完成估值逻辑的转变,或许还要更长时间的证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