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讯观点 > 国际财经 >

福州,崛起的「不争之地」-期货开户

发布时间:2024-05-17 08:17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网络

人们在形容一座都会的主要性时,通常都市有“兵家必争之地”的形貌。

可海内有些都会,却被戏称为“兵家不争之地”。

获得这样的称谓,有的是由于地理位置并非战略要地,攻占的价值不大;有的是由于周围自然条件恶劣,缺乏需要的后期补给资源,属于“鸡肋”般的目的。

福建省会福州,便属于第二种情形。

在海内省会都会中,福州始终倘佯在“存在感”较低的都会行列。

没设施,很长时期内,福州在福建省内,论GDP比不外千年港城的泉州,论旅游着名度又比不上海滨之城的厦门。

不外,最新数据显示,福州GDP已经从2021年最先延续两年半跨越泉州,回到福建省*的位置,甚至节沐日前来旅游的人数也多次跨越厦门。

这座用千载岁月浸润出的闽东古城,在历史和现代交汇中事实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呢?

1

不争之地并非无人问津

在福州暂居过的作家郁达夫曾在《住所的话》中写道,“濒海的福州等处,也是住家的好地方”。

在他眼中,福州的景物甚至胜过自幼看惯的富春江,就此写下“福州景物好极,远胜富春江上”的感伤。

这不禁令人好奇,地处东南沿海,又险些在群山环绕之中,曾经是交通未便的夷狄之地,为何在郁达夫眼中这般美妙?

不妨先看看福州的地貌,中国阵势“三大门路”中,福建通常被划入东部“最矮”的第三级门路。

这往往给人误解,以为省会福州就此应该算是平原都会。

实在,若是用一句话来形容,福州的都会地貌实为“一半依山一半入海”。

福州所处位置,地理上称为“浙闽丘陵”。整座都会东临大海,三面群山蜿蜒,山地、丘陵约占福州总面积的72%。其中,山地约占32%,丘陵约占40%,可以说是一座不折不扣的“山城”。

正因蹊径艰险难走,金庸的《笑傲江湖》中,从四川远道来福州的青城派侠士,没有被对手吓倒,却被一起崎岖的“闽道”累坏了。

福建*的河流闽江,从武夷山脉东麓起源,然后穿山越岭五百多公里厥后到了一片坦荡的平地东流入海,那夹在山海之间的那片数百平方公里的区域,即是福州城所在。

福州城的降生源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越王后人无诸协助刘邦抗击楚有功,受封闽越王,国都即是福州的前身“冶城”。

之后的岁月,作为闽越首都的福州偏安一隅,自得其乐。

虽然汉时的中原王朝对福州都有觊觎,但福建全省80%的地形为山地,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称谓,翻山越岭争取这座都会,着实有些不划算。

因此,历代统治者对闽越基本以抚慰为主。

直至西汉时期的汉武帝从江浙所在的会稽郡调拨雄师南下,一起所向无敌,攻陷闽越国,随后废国设郡,实现了对福建区域的直接统领。

两晋时期,由于中原战火绵延,大批士族国民南迁至福州安居,随着“衣冠南渡,八姓入闽”,福州的都会规模也随着人口的不停增多,逐渐向外拓展。

时至今日,福州另有“陈林半天下,黄郑排满街”的说法,这些姓氏即是曾经“八姓入闽”的后人。

五代时,闽王王审知将于山、乌山、屏山纳入古城之内,往后“三山藏,三山现,三山看不见”久远歌谣便撒播在福建的历史脉络,演化出现在福州“山在城中、城在山内”的怪异名目。

公元725年(唐开元十三年),设立于此的闽州都督府因都会西北有福山,故更名福州都督府,“福州”这个名字悄悄闪现于史料中。

宋朝时福建路置福州、建州(今建瓯)、泉州、漳州、汀州(今长汀)、南剑(今南平)六州及邵武、兴化(今莆田)二府,福建地理上八闽的名目,就此成型。

福州也因此改变了这座都会颠沛的历史运气,自此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的疆土,安享太平。

因此,后世每逢战乱,大量中原人口便南迁进入福州,逐渐改变了这一区域的民族组成。城内先入者为闽人,后入者为客家人,但都能协调相处。

不外,福州之前的“不争之地”仅是相对而言,随着人口增多,经济富足,即便坐拥高山险阻,依然逃走不了历代王朝的觊觎。

福州倒是真的“不争”,镇静地守候属于自己的运气,只要雄师兵临城下,立刻开门迎接,多次兵不血刃完成历史交接。

没设施,城内山多地少,资源有限,城外又没有救援、补给,死扛到底还不如“识时务”,横竖城头再怎么变换大王旗,生涯依然要过。

若是说福山为福州带来了“福气”,那么自宋时栽种下的榕树即是福州的“灵魂”。

北宋福州太守张伯玉为防台风洪涝灾难,激励城中国民广种榕树。

数百年时间,城内榕树已是“绿荫满城,行进自不张盖”,因此,福州又有了“榕城”的别称。

顺着绿树围绕远眺福州港,船影憧憧,故影交叠。

2

历史和现代的交汇之地

宋代之前,福州只是农耕时代的“天府”,当随着明州(宁波)、泉州等沿海航线的开拓,靠海的福州也逐渐成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起航点和转运港之一。

通海达江离不开船只,福州当地从宋代最先就有着成熟的造船业,明代郑和下西洋宝船即是著名的“福州制造”,民间俗称福船。船队不仅下西洋前都市在福州驻泊,大批水手也都是自福州招募。

福州海运另有一条起源自闽、赣接壤的武夷山,翻山越岭而来的闽江水路,分为富屯溪、沙溪、建溪三条水道。其中,建溪水道可通往浙江、福建、江西接壤处,然后转到陆路驿道,便可相同中原。

明清时期,福州港更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开放口岸,种类繁多的商品在这里吐纳不息。好比茉莉花和甘薯的引进,就是那时经福州港漂洋过海来到中原。

同样,从福州港销往天下各地的茶叶、瓷器、丝绸,沿着闽江流域进入福州港后,便可搭乘海船售往外洋。

到晚清时期,福州销往天下各地的中国茶,一度占比中国茶叶输出总量超1/3的出口份额,是名副实在的“天下茶港”。

闽南语盛行歌《爱拼才会赢》的歌词唱道“三分天注定,七分靠打拼,爱拼才会赢!”

城可以“不争”,但人不能不拼,福州人最初的“拼”劲就体现在念书上。

作为闽地首府,福州是中原文化进入福建后的流传中央,山海相连的特殊环境既润养了福州的文脉悠长,也让无数福州学子盼望脱离闭塞的环境,走向更广漠的天下。

唐代韩愈曾说:“闽越有长才、秀民通文书,与上国齿”,意思是福州人的才学可与首都长安相媲美。

生于福建尤溪的朱熹,曾十余次造访福州并开设理学书院。鼓山之巅的题刻“天风海涛”便出自朱熹的诗。

北宋确立后,福建境内不仅经常迎来外地名士,也培育了大量本土人才。仅两宋时期,福州一共出了文状元10名,武状元11名,进士2247名。

宋有林畊“父子八进士”,明有林春泽“父子孙孙世进士”,可见福州人文荟萃,斯文在兹。

据统计,仅宋、明、清三朝,福州籍进士就多达三千人,千年文脉赓续不停,成为历史著名的“海滨邹鲁”之地。

可即便走出福州,在海的凝望中,在棵棵古榕的庇荫之下,福州人又无法真正脱离故土,有学成归来的,有做生意回来的,福州的都会生长也因这天益繁荣。

近代,福州与广州、上海、宁波、厦门一起被迫成为“通商五口”之一时,有欧洲商人形貌福州是仅次于广州的商埠:“福州城中有修建物笼罩的区域,面积是宁波的两倍、上海的三倍、厦门的五倍。”

自1845年起,英、美、法、德等国纷纷在码头一带设立洋行,17个国家先后在福州设领事馆。

至今,福州仓山区南台岛,从烟台山到码头一带依然保留大量气概各异的西式修建,堪称福州的“万国修建博物馆”。

3

福州的经济衰落期

正因福州人才济济,也是众多民族工商业搜集之地,晚清洋务派在福州马尾设福州船政局,生产出的舰船占天下造船总吨位的82%,这里更成为培育近代海武士才与生长民族军事工业的基地。

福州不仅降生了中国近代*座水师学堂、*个新式造船厂、*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、*支成军的水师舰队、*艘千吨级舰船,更设计生产出*台适用蒸汽机、*条海底电缆、*台探照灯……

在“西风东渐”的福州,从三坊七巷和大厝走出的福州后裔群星璀璨:虎门销烟的林则徐,主持福州船政局、开办南洋水师的沈葆桢,晚清大臣、末代帝师陈宝琛,近代著名水师将领萨镇冰革命志士林觉民、林尹民兄弟,翻译先驱严复、林纾,才女作家林徽因、冰心都是福州人。

这些福州人在各自的历史舞台拼尽全力,演绎出差其余人生故事。

遗憾的是,这么多仁人志士并未改变福州逐渐落伍的面目。

由于交通未便,旧时福州素有“马路不平、电灯不明、电话不灵”的戏称。都会中基建耐久不足,市民大多栖身在简陋低矮的棚屋木房,怕风怕水更怕火,因此又被称为“纸褙的福州城”。 

直到解放初期,福州经济结构依然十分单一,农业占有了国民经济较大比重,除了一些手工业作坊外,工业险些是空缺。

彼时,福州曾被形象地比喻为“四个烟囱的都会”(发电厂、造纸厂、乌塔和白塔),其中只有两个会“冒烟”。

解放后很长时期,福州与省内许多都会一样,同属“海防前哨”,经济建设被边缘化。虽然为顺应装备工业和支持农业生长需要,逐渐生长了机械工业和各种加工厂,但经济生长受到政治政策等多方面影响,始终处于颠簸状态。

“三五”、“四五”两个五年设计时期,福州工业基本生产形势十分严重,到“五五”时期,在“大干快上”口号下,虽然全省工业增添值年均增进18.3%,但一度泛起追求高指标、高积累征象,工业生产甚至给人“今不如昔”的感受。

阿里蒋凡仍然是爽文男主

更要害的是,福州的地形属于“山海冲撞的地带”,都会可供开发的平原相对有限。而且福州的“平原”和看法上的“连片平原”是两码事,整座城被环山支解成差其余小块区域。

因此,福州虽说算沿海都会,但真正的市区又距离海边较远,靠海的长乐、连江又跟市区联系不够慎密,都是受山地地形影响所致。

上世纪80年月最先,福州由于经济未能生长起来,但外洋侨胞众多,吸引大批福州人前往投奔,导致偷渡征象十分疯狂;同时,走私等行为也十分泛滥,不仅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,更损害了整个福建的形象。

更尴尬的是,在诸多省会都会GDP排名中,福建耐久处于10名开外的水平,很没体面。

即便在省内,直到2020年,泉州的GDP数据一直碾压福州,名列全省*;而厦门作为天下仅有的5个设计单列市之一,不仅是福建*的副省级都会,更是海内外洋着名度更高的旅游胜地,堪称福建省对外的主要“门面”。

可以说,在相当长的时期内,无论经济照样省会影响力,福州在全省都较弱,缘故原由依然是与自身地理位置有着亲热关系。

4

福州为何没有生长起来?

福州市区并不靠海,但福州海岸线长度到达920公里,是所有省会都会中海岸线最长的一座都会。

省会都会的主要性在于引领全省经济生长,*位置是居于省内C位,这样利便辐射和动员周边都会生长,如安徽合肥、四川成都等省会都会。

同时,沿海省会通常会在内陆设置省会,然后在海边都会搞一个设计单列市,以此提升全省的经济职位。

这也注释了厦门为何成为设计单列市缘故原由,由于厦门不仅是开放度较高的海滨都会,而且距离福州相对较远,可以平衡福建的经济生长。

可前面提到,福州由于特殊的地形,大部门都是山地、丘陵地带,东边靠海,周围能辐射不跨越100公里,只能抵达宁德和莆田等地,作为省会的影响力十分有限。

除了政治、经济因素之外,福州在全省的“认同感”较低,这又与福建庞大的地理和文化靠山有关。

福建全省由于崇山峻岭阻隔,基天职为闽东、闽南、闽西和闽北几个区域。其中,闽东包罗福州、宁德和莆田,闽南包罗厦门、漳州和泉州,闽西和闽北则包罗龙岩、三明和南平,但相互间的人口、语言和习惯都有较大差异。

从“七普”数据来看,福建全省约为4000万人,闽南和闽东的人口约莫划分占整个福建省的46%和35%,闽西与闽北加在一起约19%左右。

这些区域人口数目不仅差异显著,语言还分为闽东语、闽南语、闽北语、闽中语、客家话、莆仙话几大语系,甚至差异区域内的都会语言、习惯都纷歧样。

好比宁德和莆田,虽然同属于闽东语系,可现实两地住民对话险些都是“鸡对鸭讲”,很难相同。

其他如闽南语和闽东语、客家话等,都是同样情形,隔了一座山就基本听不懂对方说什么。

不难想象,交流都无法交流,福州又若何影响和动员省内其他都会的经济生长。

更遗憾的是,福州虽然地处经济最蓬勃两座一线都会上海和深圳之间,可相互间的直线距离都跨越500公里,使得福州与长三角、珠三角这两大经济增进极很难融合,鞭长莫及。

不外,福州在海内或许影响力有限,在外洋却有着极强的“存在感”。

好比福州下属的长乐和福清,在日本和美国拥有数目重大的侨胞,人数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,是外洋华人*影响力的群体。

此外,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诗巫被称为“新福州”,当地一半以上的住民都是历史上移民至此的福州人,城内依然保留着诸多中华元素,让人恍如身在福州城内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福州的“存在感”在海内、省内或有缺失,却以另一种方式在全天下连续流传着自己的影响力。

“墙内着花墙外香”自然不是福州的目的,地理位置不如意,经济生长也抱不上“大腿”,怀着一股拼劲的福州只能靠自己。

5

不停突围的福州

2020年,福州跻身万亿都会俱乐部;2021年,福州GDP赶超泉州,成为福建省*大经济体,经济增速在省会都会压倒一切。

不禁令人好奇,一直是省会都会“小透明”的福州是若何实现逆袭的?

客观上说,福州的崛起,首先是靠政策加持。

2011年,福州(平潭)综合试验区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后,短短几年间,平潭这其中国第五大岛,从“灰不溜秋”成为冉冉升起的“海峡明珠”。

平潭是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,距台湾新竹仅68海里。因此,平潭综合实验区是因台而设、因台而兴,成为构建两岸同胞配合介入国际竞争的平台,已经宜居宜业的配合家园。

随着各种台资企业前来投资建厂,“一天一个亿、一天一个样”的“平潭速率”应运而生。10年时间,平潭的区域生产总值,从实验区开办时的数万万元,直接飙升到300亿元。

2015年8月,国务院批复赞成设立的福州新区,成为天下第14个国家级新区。

福州新区主要定位为两岸交流互助主要承载区、扩大对外开放主要门户、东南沿海主要现代产业基地、改造创新树模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,为加速福州生长铺垫了基础。

2017年,国务院又批复长乐撤市设区,福州进入“六区时代”,都会空间获得大大拓展。坐拥两大国家级战略新区的福州,由此驶上了经济生长的快车道。

2020年4月,先是福建都市圈获得国家发改委支持;同年8月,福州临空经济树模区又获国家发改委、民航局批复设立,成为我国第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树模区;同年11月,福建正式宣布实行“强省会”战略,支持福州通过“强省会”和“强门户”争创国家中央都会。

一连串的扶持政策既显示出国家对福州的重视,也体现了福建振兴福州的迫切愿望。

对于总是慢半拍的福建来说,再不做大做强省会福州,就真来不及了。

事实,随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强势进击,夹在中央的福建始终面临人口、企业与资金被虹吸的逆境。

在资源高度流向中央都会时代靠山下,福州若是再不能行使好省会都会身份,起到龙头引领作用,意味着福建将在一系列国家生长中“缴械投降”。

2021年10月,福州“强省会”战略提出,到“2025年,福州区域生产总值达1.7万亿元以上,年均增进7%以上,常住人口超1000万人”。

经济提升,首先即是留住人、吸引人。

为了吸纳更多年轻人,福州市连续推进各项人才政策完善落实,为高校结业生提供“一站式服务”;推出全省*“人才贷”、率先宣布“1 1 N”人才政策系统、创新提出“营智环境”理念……

福州还知心地示意,凡在福州区域内就业的整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高校结业生,以及新落户的职员,均享受3年内免费乘坐市内公交、地铁待遇。

政策再好,要害照样让人先“安居”才气“乐业”。

2019年,福州市被住建部列入天下完善住房保障系统试点都会后,通过作价入股、产权支解公然拍卖、限地价公然招标等方式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,而且形成了长效机制。2021年、2022年,福州市连任“中国年度*引才都会”。

七普数据显示,福州常住人口842万人,10年间共增添117.59万人,增进16.53%,而同期,天下主要都会平均只增进了5.38%。

对于福州来说,只有从产业下功夫,提供更多就业时机,才气真正留得住人。

6

福州的产业蜕变

近10年来,福州逐渐生长形成电子信息、机械装备和石油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。

其中,电子信息产业是推动福建产业转型升级的焦点基础产业,已逐步从“填屏补芯”结构阶段转入“增芯强屏”的优势生长产业,动员一大批产业链应运而生。

福州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汽车、船舶、工程机械、电工电器等制造业。2003年,福州生产出东南菱帅,不仅实现了福建省整车生产的梦想,更吸引了戴姆勒-克莱斯勒公司前来互助,就此融入到天下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系统之中。

汽车工业不仅动员了福州机械装备工业飞速生长,加倍速了福州结构新能源汽车、电气机械装备等领域的措施。

福州的石化产业主要结构在石油产物加工业、基础化学质料制造业、化学肥料制造业、化学纤维制造业、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等领域,在海内石化行业始终占有*职位。

依托福建省最近提出的生长数字、海洋、绿色、文旅等“四大经济”,福州也有针对性地举行多元化产业结构,并卓有成效。

近年来,福州培育了新质料、光电、新一代信息手艺、氢能源、生物医药等5个省级及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新产业增添值占规上工业增添值比重已跨越40%。

福州GDP也从2011年的3819.8亿元增进到2021年的11324.48亿元,已往11年时间,GDP增速高达203.09%,位居省会都会增速前线。

现在,福州已拥有17家百亿级工业企业、64家上市企业,形成了纺织化纤、轻工食物、机械制造、冶金建材、电子信息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,工业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。

在此历程中,曾经受困于都会规模过小的福州,先后举行过两次都会大扩张。

从“三山两塔”(鼓台区域)拓展到“两江四岸”(四大城区),再到“沿江建城”(都会依江而建)蜕变为“沿江向海”(建设滨海新城),都会总面积从解放初期的11平方公里,扩大到现在的292.85平方公里。

一直交通未便的福州也在此时代获得了较大改善,不仅拥有合福高铁(合肥-福州)、福长高铁(福州-长沙)、福厦高铁(福州-厦门)等主要铁路干线,另有毗邻福州市区和周边县市的多条支线铁路。

2020年12月,随着平潭人民希望已久、毗邻福州主城和平潭县的福平铁路开通运行,一个生气勃勃的“大福州”终于连为一体。

“三山鼎峙,一水长流”构建了福州的千年秘闻和文脉,也让福州拥有极为厚实的文旅资源。

游客来城内三坊七巷和古厝寻古,到被誉为“福州的肺部”的森林公园踏青,品尝令人垂涎的佛跳墙、鱼丸肉燕,独具特色的闽剧榕腔……无不让人心怀喜悦。

2023年“五一”时代,福州接待游客438万人次,远超厦门的332万人次,随后的多个黄金假期,福建依然是与厦门齐名的福建必游都会之一。

从昔日的“不争之地”,到海防前哨,再到走向开放前沿,直至现在的“万亿都会”,正起劲打造“强省会”战略的福州一直在求变图新。

没有“存在感”已是福州的已往式,厚重的历史犹如榕树交织、坚韧的根系,始终支持着福州奋力生长,继续谱写出令人惊喜的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