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讯观点 > 国际财经 >

马斯克又赢了-商品期货

发布时间:2024-06-17 09:35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网络

马斯克的天价薪酬之争,一直从2018年连续到现在。这一次,马斯克又赢了。

当地时间6月13日,特斯拉召开年度股东大会,会上股东批准了CEO埃隆·马斯克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。

“天呐,我好爱你们,你们是最棒的股东!”

登上舞台的马斯克容光焕发,立即宣布特斯拉机械人营业的新目的:明年,也就是2025年,特斯拉将最先“限量生产”擎天柱,并在自家工厂测试仿人机械人。他还展望,特斯拉明年将会有上千甚至数千个擎天柱机械人事情。

此外,他还宣布要为中国和欧盟制造*版的CyberTruck。

现实上,在社交平台X(前Twitter)上,马斯克早早宣布信息向民众宣布股东投票效果,并谢谢人人的支持,此时距离股东大会另有十几个小时。马斯克这样做事出有因——特斯拉散户持股比例很高,据标普数据,43%的特斯拉股票被小我私人投资者持有。也因此,获得散户的支持并发动他们介入投票,是马斯克此战的要害战略。

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起劲给出特斯拉接下来的设计,心情大好,和此前的显示相比尤其显著。此前在与否决者斗争的历程中,马斯克多次放话威胁,一会儿说持股比例过低就不会再向导特斯拉,一会儿说要在特斯拉意外打造AI和机械人产物。

市场对特斯拉股东投票效果给出了正面反馈。特斯拉股价连着两日上涨,6月13日美股盘后较6月11日上涨近7%。而在这之前,特斯拉今年以来股价已经下跌30%以上。

动辄被自家大股东请上法庭的CEO,放在整个科技界的头部公司里也不多见。显著是自己一手“拉扯大”的特斯拉,却动不动剑拔弩张。这次马斯克又赢了,对特斯拉意味着什么?特斯拉赢了吗?

01

让我们先往返忆一下天价薪酬之争是怎么回事。

早在2012年,特斯拉就为马斯阻止定了颇为激进的激励设计。以“10个业绩小目的”为条件,为期10年,若是到达则马斯克可以以每股6.24美元的价钱购置5%的股份。这些“小目的”包罗量产某些车型、到达一定产量、毛利率、市值等。

要么全有,要么全无。而马斯克自此不再从特斯拉获得人为和现金奖励,也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能拿得手的期权。

在激进的激励之下,马斯克也不负众望。没有等10年期满,2018年,马斯克率领特斯拉完成了目的,彼时市值已突破500亿美元,他如约拿到5%的期权。

也是在2018年,特斯拉给马斯阻止定新一轮激励设计,包罗“12个小目的”,涵盖公司市值、运营收入和盈利等方面。若是目的所有杀青,马斯克将获得相当于特斯拉12%的股份,价值约560亿美元。

这也是“560亿美元天价薪酬”的泉源。

站在制订这份激励设计的2018年来看,特斯拉的市值不外刚刚跨过500亿美元的门槛,而激励设计中最后一级的市值目的高达6500亿美元。更要害的是,特斯拉在那一年走进“至暗时刻”,停业蜚语满天飞,汽车交付时间也拖了又拖,大多数股东也许并不以为激励设计中的一系列能够真的被实现,股东大会以73%的比例通过了关于薪酬方案的投票。

不外特斯拉董事会给马斯克的这份激励设计,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。

到了2018年12月,特斯拉股东之一理查德·托内塔(Richard Tornetta)一纸诉状,将马斯克告上法庭。而托内塔自己就是一名“散户”,手里只有9股特斯拉股票。

托内塔在法庭文件中不仅示意薪酬设计的价值“超出合理判断局限”,而且以为马斯克和多位董事会成员关系慎密,这导致董事会缺乏自力性。说白了,就是薪酬太高了,而且制订薪酬设计的历程中该避嫌的人也没避嫌。

这也是“梦最先的地方”,正是由于这场诉讼,才导致了特斯拉最终需要对马斯克的“天价薪酬方案”举行二次投票。

一直到2022年11月,这个案件才在美国特拉华州开庭审理。提及来有趣,托内塔起诉马斯克的2018年,薪酬设计中的目的还都遥不能及。等到2021年、案件开庭前,特斯拉的市值曾短暂跨越万亿美元,马斯克超额杀青目的。

今年年头,特拉华州法庭的法官终于做出裁决,金额和制订历程不合理,2018版薪酬方案无效。

马斯克输了讼事,气忿地在社交媒体上开麦:永远都别在特拉华州注册公司。

2018年的薪酬方案被作废了,这也就有了今年特斯拉股东大会对薪酬方案重新投票的行动。

02

对薪酬方案重新投票,马斯克的境遇却全然差异。

正如前文所说,2018年时,马斯克拿到的激励设计虽然最终的待遇丰盛,但路途漫漫,险些像是一个不能能完成的义务。马斯克厥后也不佩服地示意:“你随便向任何一家500强企业的CEO提出这种绩效目的,没人会接受的。”

但时间来到当下,2024年的中旬,马斯克已经完成了目的,若是薪酬方案通过,则他一定会拿到价值560亿美元的期权。

此外,由于从2018年最先长达六年的执法诉讼,民众对于马斯克的“天价薪酬”争议也颇为关注。而特斯拉又是一家散户许多的上市公司,据标普数据,43%的特斯拉股票被小我私人投资者持有。

AI时代的存力腾飞

一样平常情形下,股东大会投票,散户介入的热情并不高,这一次,面临数个大股东否决者,马斯克决议发动散户,一起守护560亿美元薪酬。

先来看看否决者。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持有特斯拉0.98%的股份,是特斯拉的主要股东之一,揭晓声明示意将投票否决薪酬设计:“我们仍然对抵偿的总体规模和股票价值的稀释感应担忧。”

主要股东中,美国*养老基金加州公共雇员养老金服务局(CalPERS)也公然示意否决,且否决得更为猛烈。其首席投资官Chris Ailman此前在接受CNBC采访时直言这一薪酬支付方式“太谬妄”:“特斯拉不是英伟达,它不制造AI芯片,不值得60倍的投入,英伟达也才40倍,我并不以为特斯拉的增进如英伟达般迅速。我不否认特斯拉是一辆好车,但它被高估了,它售出的每辆车并没有为它带来什么盈利。”

再来看看支持者。

在股东大会前的舆论战中,特斯拉的多名高管站出来帮马斯克拉票。

特斯拉公司汽车营业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在X上发声:“特斯拉的目的异常远大。大多数人只看到外面的器械,但外面之下隐藏着一个雄伟的愿景,需要埃隆的智慧、勇气和武断才气实现。我们的股东一定知道我们的旅程有何等不通俗。”

翻译一下就是:你们这么伶俐,一定不会真的投否决票吧?

拉票行动也伸张到中文互联网上。

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则宣布微博称:“很难想象若是没有Elon的智慧、勇气和决断力,我们是否能到达这些目的。”“期待列位股东们能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。”

就连特斯拉在微博的官方账号也宣布新闻,称“埃隆·马斯克率领特斯拉从一家亏损的企业酿成了一家改变天下的公司。”“马斯克推行了他的答应,现在到我们兑现答应的时刻了。

马斯克本人则竭尽全力地在社交平台X上亲自拉票。甚至约请15名股东旅行特斯拉的奥斯汀工厂,由马斯克和其他高管陪同,包罗该公司首席设计师弗朗茨·冯霍尔兹豪森(Franz von Holzhausen)。妥妥的VIP粉丝碰头会,这在饭圈怎么着也得是头部站姐才气有的待遇。

除此之外,马斯克也不惜威胁。凭证6月6日提交的羁系文件,特斯拉董事会主席罗宾·丹霍尔姆(Robyn Denholm)在致股东信中示意,若是特斯拉股东希望继续激励马斯克为特斯拉事情,那么重新批准2018版薪酬方案是至关主要的。

换句话说,若是拿不到560亿美元的薪酬包,马斯克有可能会脱离特斯拉。

在这之前,马斯克还曾威胁称,他追求特斯拉25%的控制权,以实现开发AI和自动驾驶汽车的目的。若是达不到这个比例,那AI和机械人之类的营业可能得从特斯拉里分出去。

在股东大会前,6月10日,马斯克还放出大招,称“投票的散户股东中有90%的人”投了赞成票。而这条新闻自己,自然也是一则有力的拉票宣言。(在投票效果宣布前透露投票趋势,真的没关系吗?)

经由一番起劲,马斯克赢了。在刚刚竣事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中,特斯拉股东投票批准了马斯克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。

03

在马斯克的率领下,特斯拉一点一点生长成了一家市值近6000亿美元的公司,且特斯拉也成了电动汽车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头羊,这是毋庸置疑的。

但马斯克否决者的担忧也并非毫无凭证。

比起2021年终,不管是特斯拉这家公司的显示,照样马斯克本人的口碑,似乎都在下降。

2021年11月,特斯拉股价来到高位,到达其住手现在的*市值,突破万亿美元。

次年4月时,马斯克登上美国《时代周刊》的封面,形貌马斯克是“小丑、天才、*、有远见的人、实业家、演出者、无赖;爱迪生(发现家)、巴纳姆(现代公关之父)、卡内基(企业家)和曼哈顿博士(DC漫画中的超级英雄、科学家)的疯狂夹杂体”,还称:“股票的价值不是基于现金流,而是基于他们与马斯克的靠近水平”,并将2021年成为埃隆·马斯克之年。

然而,也是在那一年,马斯克给自己找了一份新“兼职”——收购推特(Twitter)。为了这笔收购,马斯克频频横跳许久,最终破费了440亿美元。

而特斯拉作为一家汽车企业的显示,也最先泛起问题。Model 3上市已经7年,Model Y也已经是4年前的车型。去年的上海车展作为是年全球首场A级车展,不见特斯拉的踪影。

特斯拉一再降价刺激销量。据国富银行全数据,2023年上半年,特斯拉全球汽车价钱平均下降12%,交付量较前六个月增进了19%。但在2023年下半年,继续推出激励措施的特斯拉,汽车交付量增速放缓至3%,降价的魔力似乎正在消逝。

4月,特斯拉宣布2024年*季度产量和交付讲述,讲述期内交付38.6万辆汽车,远低于剖析师平均预期的44.9万辆。特斯拉的股价也从年头最先下跌30%以上,相较于2021年的*更是市值腰斩。

但与此同时,特斯拉的股东们却看到SpaceX的火箭一次又一次地发射,新确立的xAI很快就宣布大模子Grok。马斯克正在优先思量将从英伟达购置的芯片用于X公司和xAI的新闻从媒体传出,进一步刺激着特斯拉股东的神经。搞得马斯克最终不得不在X上发帖注释。

特斯拉股东的不满声最先一再登上媒体,甚至是传入法庭。否决者担忧马斯克兼顾乏术,称特斯拉需要一个“全职CEO”。OpenAI掀起全球AI浪潮之后,马斯克又确立了人工智能公司xAI,至此,马斯克名下治理的公司包罗特斯拉、SpaceX、无聊公司(The Boring Company)、Neuralink脑机接口、X(Twitter)、xAI等数家。

而在这些公司中,大多数公司不仅是由马斯克为最高话事人,且缺少“接棒人”。就特斯拉的接棒人到底是谁的问题,媒体预测了不知道若干回。

马斯克到底有没有足够的精神放在特斯拉身上?特斯拉是不是正在沦为马斯克运营其他公司的“奶牛”?特斯拉是不是对马斯克的依赖水平太高了?否决者的每一个疑问,似乎都通情达理。

马斯克终究是赢了,但特斯拉是不是会随着赢,还得走着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