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底捞,变了
海底捞正在改弦更张。
作为立身之本的产品,像按了“加速键”——只本年上半年就推出了32款新品,上新频率变为每月1次,标准化就此让坐落多元化。
要点营销的消费场景,曾经是家庭聚餐、公司团建的*;现在,海底捞大巴成了演唱会的标配售后服务......
一向以来倡议的“标杆服务”,也在减缩职工福利、抓KPI,不再“溺爱”客户(如制止外带、零食不再自取等)中,堕入争议。
但变得“不正常”的海底捞,却完成了“逆天”成绩。
2023H1狂揽22亿净赢利,净利率几乎是上市以来的最高值,让一众同行眼红,让股东们票子红。
也就是说,上半年里,海底捞打出的最初所说的三张牌,一起作用于收入和本钱,让成绩诱人了起来。
但这显着和我们了解的连锁餐饮逻辑,有些不符。
众所周知,餐饮店赢利率,一般和翻台率正相关:高翻台率意味着靠一张桌子,能够挣好几遍钱。不太会呈现“翻台率大幅度下滑,但赢利率立异高”的现象。
海底捞之所以成为优等生,条件之一也是神话般的翻台率——2020年之前高达5,带来的杰出盈余才能。
可是事实上,当时海底捞低迷的翻台率,并没有太大改进——据券商达观预算,本年上半年海底捞翻台率不到3.5,仅仅*时期约70%的水平。且其门店扩张节奏,也已停了下来。
由此来看,在摔了旧饭碗,捡起新饭碗的过程中,海底捞的得与失好像没那么简略。
标准化让位个性化,影响几许?
“在海底捞续摊的演唱会粉丝们,带着明星面具挨桌高唱生日歌,几乎可怕。”一位海底捞“老饕”,在交际媒体上诉苦道。
事实上,这是海底“心向”年青人的缩影。
用其相关负责人的话说,“在消费复苏的要害时期,期望尽或许掌握当下消费需求的奇妙差异,针对不同区域、客群,推出更令人形象深入的产品和服务,满意我们多元化的用餐需求。”
服务而言,能够看到,海底捞在营销、场景扩展上,花活不断。
营销宣扬,从保存的微信大众号互动,转向以年青人为主的抖音、小红书等宣扬,乃至2022年3月公司换届,提拔了一批年青办理团队。
一起,演唱会捞人聚餐、生日会、夜宵等多次登上热搜。能够说,在各大演唱会网友的记忆里,海底捞服务员高举的荧光大棒,比自由女神手里的火炬都要耀眼。
这些行为,充沛把海底捞的超长营业时间利用了起来——晚上10点今后原本是低客流量时段,而现在则或许宾客盈门,裨益运营。
但这一起也加大了门店运营的复杂度——如门店装修、服务人职作业量提高等,而且对本来的中心用户根本盘,产生了冲击。
MobTech大数据显现,海底捞App的活泼用户首要集中于25—44岁,其间35—44岁的人群TGI(目标群体指数)到达144。换言之,稳重、偏心安静就餐场所的叔圈、姨圈才是海底捞的中心客群。
“社牛”在身的年青人,在各个场景中高兴放飞,着实检测中年用户的心脏,上述“老饕”的诉苦就可见一斑。
更何况,这些场景开辟以及营销,并不具有竞赛壁垒,他人可简单仿制。以夜宵为例,海底捞推出后不久,凑凑和呷哺呷哺也相继推出。
海底捞对此当然也有预期,能够看到比较场景开辟等的顺势而为,其在餐饮职业的安身之本——产品上,主动出击。
2021年开端,海底捞就加速了上新节奏,2022年晋级至一年上新三次,每款产品上新一个月后,点击率均高于同品类均匀点击率。
比方,1月份上架的“真香锅”,新年期间销量超越80万份;6月份的“新一代西红柿锅底”,当月就卖出了250多万份。
这助推全国门店全体翻台率,较2021年同期显着拉升。很显着,新品对顾客的吸引力“杠杠的”。
基于此,海底捞挑选了更进一步——据晚点泄漏,海底捞2023年将菜品上新频率从半年调整为了月度。
不止上新速度加速,菜品也有了个性化倾向。张勇表明:“标准化能够降低本钱,可是一味标准化会扼杀区域之间需求的差异。”
而本年年初,海底捞将产品上下架的权力下放,如此一来,店长和大区能够依据本地化需求,调整产品。
高频、大放手的上新立异指引下,海底捞本年上半年的上新数量,远超同业——海底捞(32)>凑凑(20)>呷哺呷哺(17)>太二(9)。
总的来说,营销和产品立异,撮合了年青消费群、影响了销量,看起来是把蛋糕做大了。
但连锁餐饮更大的价值,是可仿制出许多的高效益门店。
频频的产品上新,维系了顾客的兴致,却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
对连锁餐饮而言,标准化是要害,而口味是最不简单标准化的一环,海底捞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才做到“一致”。
据发表,海底捞新品上市前需求提报、挑选、品鉴等多道流程。以沙棘锅底为例,通过北京、上海、长沙等地的20余次内测品鉴会,前后19次产品更迭,历时8个多月才上市。
基于此,此前的海底捞挑选了淡化“口味的重要性”。尽管被诟病“原封不动”,但凭仗供应链和本钱优势,完成了快速仿制、扩张。
能够看到,曩昔资本市场对海底捞的认可,正是来历于此。
现在新品不断、场景多样,让海底捞变得逐步“非标准化”起来,运营的复杂度提高:从新品研制,到供应链优化和呼应,以及终端的门店装修等,带来不少新增作业量和本钱。
在连锁餐饮中,这种状况或许不只会削弱单店的盈余水平,或也意味着失去了连锁餐饮仿制扩张的根底。
全方位拿捏打工人、顾客,之后呢?
“捞钱”精力爆红的一起,海底捞在我们眼里,也正逐步“祛魅”。
这边顾客吐槽,“以往免费赠送的果盘或许赠菜被撤销了,改成了一袋小零食。”
那儿,职工爆料福利待遇下降。
有店员向媒体爆料,现在深夜班作业餐不让吃火锅,一些额定的加餐福利也都没有了。别的,学历补助也从按月发放,延伸为正式入职满6个月才会发放,还有区域现已撤销。
而这背面反映的,是海底捞敞开省钱形式。
海底捞主打的标杆服务,虽深得人心,但也让海底捞本钱承压。以人工本钱为例,其单店职工数量一度超越150 ,使其本钱占比相较同业处于高位。
许多添加顾客好感的行动,也是要本钱的。
·“海底捞贫民吃法”一度风行互联网,免费点4宫格清水锅成了顾客省钱的惯例操作;
·吃一次海底捞,拿零食小礼品拿的像上货相同;
·自带螃蟹都能给你剥好,专门去海底捞做美甲。
顺风局里这当然不是事,但长时间逆风局,再加上业界大势所趋,海底捞也不得不讲起了降本增效再晋级的故事。
2022成绩会上,办理层说到:前期门店不多,办理较粗豪化,只需顾客、职工满意怎么做都能够,但随着安排分散,办理形式也要相应改动。
在此指引下,职工层面能够看到,海底捞现在的均匀单店职工数降到了78人,较2019年的时分缩水了一半多。
当然,人员削减了,功率不能低。
为此,2022下半年起,海底捞开端依照翻台率,动态装备门店人手。
比方,之前门店司理、大堂司理、货堂司理等岗位只需求实行办理功能,而现在翻台率高时,这些人下沉到一线,当服务员。
一起,还许多启用临时工——据2022年报,2021-2022年海底捞兼职职工占比,从13.58%提高到37.2%,翻了一番。
而有网友表明,在海底捞兼职暑假工一天近14个小时,才125块钱。如此一来,既能满意顶峰时的用工需求,又节省了本钱。
当然,办理层方面也做了调整。一方面,此前的“高底薪 分红”形式,改为了“低底薪 高分红”;
另一方面,重重抓起了查核。比方,2022年公司推出COO巡店准则,来加强门店办理监督,并调查翻台率、职工流失率、拉新复购率、毛利率、计件工资等目标。
如此“雷厉风行”下,人力本钱大幅下降——从疫情前的均匀占比30%左右,降到了2022H2的占比24.1%。
顾客方面,也不再是溺爱形式。
能够看到,不止福利小食削减,本年2月起,海底捞开端谢绝自带食材;3月开端,制止只点免费清水锅行为;乃至部分门店,撤销了美甲服务。
别的,海底捞本年上半年的确也获得了一些走运buff——餐饮原材料价格上半年下行显着,一起更具性价比的第三方供货商收购占比提高:
本年1月的纪要说到,海底捞将提高味知香收购量的占比,味知香的产品具有性价比,从味知香收购一些产品本钱愈加经济。
由此一来——左手收入拉升,右手本钱大幅下降,赢利可观了起来。
但硬币的两面性总是牢不可破,海底捞*的特征是“标杆服务”,而好服务的条件之一是要有满足人手支撑,究竟餐饮服务归于劳动密集型职业。
曾经海底捞舍得投入,职工们不止用爱发电,“在海底捞很累,但每天都跟打了鸡血相同,跑着去服务顾客,一天走两三万步是常态。”
但现在人手严重,累又收入紧缩,已有海底捞职工表明,“我们作业都有松懈感,没那么积极了”。
服务质量受影响,再加上对顾客福利、溺爱削减,不少觉得海底捞服务水平下降的谈论,现已开端在交际渠道上冒头。
这些片面点评累积,一旦冲击口碑,海底捞消耗巨大营建的品牌形象,再想重建是个应战。
“撒一层土,夯实了,再撒一层。”
柳传志在办理上的这句名言,一向被张勇奉若圭臬,仅仅“十分不幸的是,这几年土撒下去了,可是踩不成。”
但本年,海底捞踩了并夯实了——加码产品上新和营销立异,标准化让位个性化;对职工“狠”了,对客户不再溺爱了,亮眼的成绩必定了这些办法。
但从连锁餐饮的价值维度来看,却是相反的现象。而这显着是需求海底捞稳重考虑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