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资讯观点 > 国际财经 >

「反向消费」席卷年轻人-香港期货

发布时间:2023-10-23 09:31   浏览次数:次   作者:网络

“买国货比买大牌一年能多省小几万;原来薅各大平台羊毛比吃几个月泡面买名牌包更有成就感;在你看来那是临期商品,在我看来这是1折的瑰宝。”

双十一邻近,年轻人之间的消费方式迎来大幅改变,感动、野蛮消费已成为已往式,“反向消费”这种新的消费模式正在兴起。

01 什么是反向消费?

顾名思义,反向消费就是与超前消费、野蛮消费相反的一种消费方式。反向消费的要害在于注重性价比、追求品质,反向消费不是不用费,而是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更趋向于理智。

在已往消费欲望刺激的下,年轻人往往会盲目追求品牌与高价,以提高自己的生涯质量,知足自己的物质需求。

而当下,以更低的价钱买到更优质的商品成为生涯“刚需”,年轻人最先一个钱打二十四个结、看重现实需求、关注产物真实价值、性价比等因素,由此盛行起来的理性消费逻辑,也成为了年轻人口中的“反向消费”。

02 买国货、买临期、买折扣,年轻人都是若何反向消费的?

详细来看,反向消费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,例如老牌国货的崛起。 

图片泉源:小红书

“花西子事宜”后,众多老牌国货在互联网上翻红,蜂花、莲花、郁美净、鸿星尔克等国货物牌纷纷在直播间推出79元的产物套组,低价高品质的产物打破了消费者对大牌商品的过分依赖,越来越多的人最先支持廉价又实惠的老牌国货。

林美是一名一线都会通俗的上班族,她对记者示意:“一套通俗大牌护肤品3000元预计用3个月,一年就是1万2,而国货一套600元能搞定,这还不算化妆品、日用品等,累盘算下来一年能多省小几万不是问题。”

在她看来,国货物牌不输外洋大牌,反向消费或许是一种更良性的消费习惯。

林美只是当下年轻人消费模式转变的一个缩影,在小红书上以国货为要害词可以搜索到上万条关于支持国货的帖子,更有博主整理出了详细的平替名单,可以看到年轻人的消费模式正在越来越理性。

图片泉源:小红书

除了热衷于购置老牌国货外,年轻人爱买折扣商品、临期商品也是反向消费的体现。

微软:「巨轮」将要扬帆起航

近年来,折扣店如雨后春笋般快速泛起,盒马2021年切入生鲜折扣店,现在已在多个都会结构,物美、家家悦、人人乐等头部商超也开出多家折扣店。

就在本月,永辉超市宣布将在天下局限的门店中增设“正品折扣店”,并同步在线上App和小程序中增设折扣专区。

在豆瓣上,甚至尚有一个“我爱临期食物”小组,组员跨越10万人。

在组里,人人相互推荐各个都会的折扣店,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。这里的组员信仰“用打折的价钱吃到不打折的鲜味。临期食物可以买,临期食物不丢人。”等一系列准则。

可以看到的是,以折扣、临期为卖点的商品正在成为当下零售行业的大趋势,比起逛通俗的商超,折扣零售店可以辅助年轻人用更少的支出实现消费不降级的目的。

03 反向消费趋势下,电商平台若何破局?

双十一时代,为顺应年轻人反向消费的趋势,各大电商平台也玩起了主打“低价”营销计谋。

例如,京东今年双11就以“真廉价”作为主题。据官方先容称,京东在商品、价钱、服务方面举行周全升级,10月23日晚8点现货开卖,超8亿款商品全程价保,部门商品价保时长高达90天,买贵一键退差价。

双十一作为天猫的主战场更是打出了“更廉价、全网低价”等营销要害词。

据官方先容,此次将8000万商品到达整年*价。除满300减50以外,天猫双11还将发放近200多亿红包,网友直呼:“降香型双11来了。”

与已往相比,现在的消费者不再感动购物,不再被被消费主义所裹挟,他们会提前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商品评价,关注各大电商平台间的价钱差异,甚至仔细比对售后服务,为自己的每一笔开销追求*的回报。

电商平台敏锐的捕捉到这一点,当理性消费回归后,购物最真实的需求才得以展现出来。

事实上反向消费的案例尚有许多,昔日网红钟薛高现在降价也卖不动了;新款iPhone15销量陷入阻滞,用户忠诚度大幅下滑;瑞幸、库迪咖啡成为星巴克的平替,开遍大街小巷;昔日的网红奶茶逐渐式微,4块钱的冰雪蜜城柠檬水成为主流……

“反向消费”的泛起,意味着年轻人的消费看法发生了显著改变,他们不再盲目崇敬大牌与高价,转而将关注重点转向性价比、适用性等因素。简而言之就是,年轻人更追求“物有所值”。

此外,反向消费也可以看作是年轻人抵制消费主义的一种方式。在已往,疯狂网购、直播下单、省吃俭用买奢侈品等生涯方式不停侵蚀年轻人的钱包,超前消费、野蛮消费、感动消费等模式让不少年轻人掉入消费主义陷阱。

履历过消费主义的洗礼后,年轻人不在追求物质上的“伪需求”,在反向消费的趋势下,他们的生涯方式最先逐渐回归理性。